因胸痛、冒冷汗被送到醫院急診,需抽血檢驗心臟酵素,以了解是否為心肌梗塞,過去要至少6小時才能得知結果,現在有更高敏感度的檢驗方式,1小時就能排除不是心肌梗塞的病人,大幅縮短時間。
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、臺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副教授李建璋、好心肝門診中心心臟科特聘教授、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曾春典,在接受《好健康》會刊諮詢時表示,心肌梗塞是一種急性、嚴重的心臟疾病,主要源自心臟血管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,但是心臟需求的氧氣大於血液所能供應,就會發生心肌梗塞。
當主訴胸痛、冒冷汗的病人進入急診時,醫師通常會先做心電圖檢查,來區分病人是否為心肌梗塞。 在心肌梗塞的病人中,有一群人是心臟血管80%都被血栓塞住,在心電圖檢測中,最明顯的特徵就是ST波段上升。這類病人愈早打通心臟冠狀動脈,日後心肌恢復就愈好,所以只要做心電圖就能診斷,不需等待抽助聽器血檢查結果。 因此當民眾發生胸痛、冒冷汗的典型症狀時,緊急呼叫救護車,在救護車上就可以做心電圖,一旦看到病人的ST波段上升,就是幾乎全部血管阻塞的心肌梗塞,此時,救護車在還沒到醫院時就會先聯絡,令醫院先行啟動心導管室的團隊來待命,當病人進入急診室,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作出診斷、進入心導管室打通血管。助聽器推薦 如果ST波段上升的心肌梗塞病人沒有在90分鐘內的黃金時間打通血管,未來的後遺症與死亡率都會大幅上升,可能會造成長期的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。
助聽器可以將外界信號充分放大後,傳入聽力障礙者的耳道內,通過中耳,再傳入內耳聽覺感受器,使聽力障礙者能夠聽到這種「放大」了的聲音,簡單說就是一種聲音放大器。根據助聽器晶片與功能不同,放大聲音的噪音大小也不同,語言清晰度不同。現在數位化的高階助聽器,更可以做到模擬定位、數位降噪、雙耳跨傳、藍芽連接、免持聽筒等功能。一般助聽器的的部件分為:麥克風、放大器、受話器等主要部分。以及處理晶片、音量電位器、電源開關、電感線圈、電池槽、耳鉤等部分所構成。
1.麥克風的作用是收集環境聲音然後轉換成音頻電信號。
2.放大器的作用是放大音頻信號。
3.受話器是把放大的電信號轉換為聲音信號。
不過,目前台灣因胸痛進來急診的病人,約佔急診人數的6-8%,是非常大的一個族群,但在這些胸痛的病人中,最後只有10%人確診為心肌梗塞,也就是說,在急診中有一群人並非心肌梗塞,卻被強迫留在急診室至少6個小時以上,對台灣急診壅塞的情況,形成很大的壓力。
從2017年5月開始,台灣可進行「高敏感度心肌旋轉蛋白」(Troponin T- high sensitive test)檢驗,這一樣是檢驗心肌旋轉蛋白,只是新型檢測方式擁有更好的抗體和訊號放大的技術,敏感度更高,健保也有給付。2017年下半年,臺大醫院由李建璋醫師擔任計畫主持人,與日本順天堂大學心臟科教授Kenji Inoue合作,研究高敏感度心肌旋轉蛋白檢驗的安全性。
中華民國心臟學會、台灣急診醫學會與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2018年5月也發布國內急性心肌梗塞新指引,尤其在非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的治療策略,除建議透過高敏感性心肌蛋白進行檢驗,早期協助診斷及排除心肌梗塞外;對非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的藥物治療,特別強調要搭配雙重抗血小板藥物,可明顯能改善症狀、降低死亡率。另外,非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患者在治療後,應服用「雙重抗血小板藥物」達12個月,且不可擅自停藥,如此才能有效預防心血管事件再次發生。